- 五利使
- Five of the ten 'runners 'or lictors, i. e. delusions; the ten are divided into five [lang id =1028]鈍 dull, or stupid, and five [lang id =1028]利 sharp or keen, appealing to the intellect; the latter are [lang id =1028]身見, [lang id =1028]邊見, [lang id =1028]邪見, [lang id =1028]見取見, [lang id =1028]戒禁取見.* * *即是五染污見。 利使, 是迷於‘理’之惑。 利, 指其性體猛利;使, 有驅役之義, 為諸惑的總稱。 五利使, 乃指五種迷於‘理’而起之惑。 即: 一、 有身見, 不知吾身乃五蘊之假和合, 而執著實有我身。 二、 邊執見, 執著我於死後斷絕, 或死後常住不滅等二種邊見。 三、 邪見, 謂實無四諦因果之理, 抱持此一見解, 則惡不足懼, 善不足法, 乃邪見中之最邪者。 四、 見取見, 以低劣的知見, 而思劣事為優勝。 五、 戒禁取見, 以各種非道、 不如法的戒禁為生天之因, 或涅槃之道, 例如持牛戒、 雞戒、 狗戒等。 使, 為煩惱的異名;上述五項惑見, 皆起於對‘理’之推求, 其性極猛利, 故總稱五利使。 見《成唯識論》卷六。* * *﹝出天台四教儀集註﹞ 利即快利之義, 謂此五種妄惑, 動念即生, 造次恒有也。 使即驅役之義, 謂諸眾生, 為此五種妄惑, 驅役心神, 流轉三界, 無有出期, 故名使也。 (三界者, 欲界、 色界、 無色界也。 ) 〔一、 身見使〕, 身見者, 謂諸眾生於名色、 五陰、 十二入、 十八界中, 妄計為身也。 由此身見, 驅役心神, 流轉不息, 故名為使。 (名色者, 名即心也, 色即色身也。 五陰者, 色陰、 受陰、 想陰、 行陰、 識陰也。 十二入者, 眼入、 耳入、 鼻入、 舌入、 身入、 意入、 色入、 聲入、 香入、 味入、 觸入、 法入也。 十八界者, 眼界、 色界、 眼識界; 耳界、 聲界、 耳識界; 鼻界、 香界、 鼻識界; 舌界、 味界、 舌識界; 身界、 觸界、 身識界; 意界、 法界、 意識界也。 ) 〔二、 邊見使〕, 邊見者, 謂諸眾生, 於前之身見, 或執為斷, 或執為常, 各執一邊也。 由此邊見, 驅役心神, 流轉不息, 故名為使。 〔三、 邪見使〕, 邪見者, 謂諸眾生, 邪心取理, 撥無因果, 斷滅一切善根也。 由此邪見, 驅役心神, 流轉不息, 故名為使。 (撥者, 絕也。 ) 〔四、 見取使〕, 見取者, 謂諸眾生, 於非真勝法中, 謬計涅槃生心, 取著於邪見中, 執為正見也。 由此見取, 驅役心神, 流轉不息, 故名為使。 (梵語涅槃, 華言滅度。 ) 〔五、 戒取使〕, 戒取者, 謂諸外道, 於非戒中, 謬以為戒, 如雞狗等邪戒, 以為真戒, 取以進行也。 由此戒取, 驅役心神, 流轉不息, 故名為使。 (雞狗戒者, 謂外道自計前世從雞狗中來, 今即學雞一足獨立, 如狗噉糞穢也。 )* * *五種急性的煩惱, 即身見、 邊見、 邪見、 見取見、 戒禁取見、 見十使條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